9月10日下午,成长与诗——校友杨于军作品研讨会在bat365在线平台逸夫外文楼B-912会议室成功举办。到场嘉宾有西安交通大学1984级科技英语专业校友杨于军老师,中国当代诗歌评论家沈奇老师,西安交通大学知名校友、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仝晓锋老师,西安财经学院文学系教授、著名作家、小说家马玉琛老师,诗人、随笔作家、民间学者周公度,文学评论家宋宁刚博士等知名作家、学者、诗人,以及bat365在线平台杨小渭书记、金中教授、刘丹翎副教授、杜丽霞副教授、李秦老师,人文学院黎茘副教授。研讨会由沈奇老师主持,bat365在线平台分党委书记杨小渭致欢迎词。研讨会后,晚上举办了同系列的朗诵会。
回校论诗,师恩难忘
杨于军老师是西安交通大学1984级科技英语专业的优秀毕业生。在大学期间,她就在交大诗歌界小有名气。毕业后,她笔耕不辍,代表作有《夜雨》、《沙漠上的生命》等,出版诗集有《冬天的花园》、《拿鼠标的手变凉了》,作品发表于多本杂志、期刊。
在教师节之际回母校举办诗歌研讨会,杨于军老师为母校和曾经指导她的沈奇老师分别送上了鲜花,感谢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付出。
“诗人的对立面是麻木不仁的人”
“诗人的对立面不是文盲,而是麻木不仁的人,”黎茘老师说道,“诗歌的创作需要一颗敏感细腻的心。杨于军师姐类似门罗,平静地观察着生活,作品中有着母性柔和的力量,是现在的社会所需要的。”生活需要诗歌,生活市场需要抛开功利,需要一种浪漫的情怀,让心灵更加柔软。而正如仝晓锋老师所说的,杨于军的诗中含着卡夫卡式的隐蔽的激情,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字里行间显露出一份真意,简简单单的语言包含着热烈的情感。
杨于军曾经的室友李秦老师说,很佩服杨于军可以在毫无诗意的生活中写出诗来。生活不会永远浪漫得很显眼,而诗人的眼中,生活即使枯燥,也是一只枯萎的蝴蝶。杨于军用简洁干净的诗,宁静自足的文字写出生活中的美。或许正如她自己在诗中写的那样:写诗就是给自己心里的音乐填词/ 我的文字是太阳在我心灵上的反光。
在生活中发现诗歌,用诗歌发现生活,即使是柴米油盐也不能剥夺一个人作诗的权利。在这个物欲横流,消费一切的年代,我们需要诗歌,需要灵性的思考。
声情并茂,诵读成长
晚上,成长与诗——杨于军作品朗诵会在外文楼B座10楼报告厅如期举行。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仝晓峰,著名作家、学者周公度,《诗人文摘》主编之道,朗诵家秦汉,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吕刚教授,诗歌评论家宋宁刚博士,我校bat365在线平台杨小渭书记,金中教授,人文学院黎荔副教授出席朗诵会。
仝晓峰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《整个冬天》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。来自主持团的交大学子为在场嘉宾与观众朗诵了《嵇康》、《一个在我旁边画画的小女孩》、《太阳》、《如果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相遇你能认出我》、《Inaccessible》、《自述》、《绿萝》等杨于军优秀诗歌作品。此外,朗诵会上播放了著名诗人马永波,知名播音员马尚田、红雨,以及杨于军女儿若晴带来的诗歌朗诵录音。来自人文学院的几位学生感情真挚地朗诵了《瑜伽》、《薰衣草》、《给迪金森》、《生命的标点》等杨于军优秀作品。bat365在线平台金中教授带来了《爱的赞歌》等两首日本短诗以及本人所写的《没有硝烟的世界》的诗歌朗诵,并表达自己对于杨于军诗歌作品的由衷喜爱。著名作家学者周公度朗诵杨于军细腻温婉的情诗《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一件事物》,并对下午的研讨会的一些论点进行了简短的补充说明。黎荔老师朗诵自己创作的以冥王星为主题的诗歌《我的冥王星》送给杨于军老师。《诗人文摘》主编之道带来了杨于军作品《缘》的精彩朗诵。诗歌评论家宋宁刚朗诵《无原文翻译》。
在即兴朗诵环节中,到场的听众踊跃上台饱含深情的朗诵杨于军老师的诗歌,杨于军老师为参与者们现场赠书。最后,在著名朗诵家秦汉声情并茂的朗诵《美好不会散失》后圆满结束,到场嘉宾合影留念。
本次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、校团委、bat365在线平台、人文学院主办,学生主持团、沈杨书社、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会承办,旨在如今诗坛式微的年代,希望能够将校友的诗歌作品传播。同时,在年轻的一代中,发现和培养优秀的诗人,让年轻人能够多多接触到诗,用诗词滋润心灵。
通讯社 金旭婷 邹敏